您现在的位置:

数控机床维修中的元器件识别与替代

1.意义:

·对于数控系统,维修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测故、换件”。因此,首先要确定故障是发生在CNC侧还是PLC侧,可以借助于 “接口信号变化检测法”来确定;对于电源故障方面,可以借助于故障的特征分析法如对大功率管的“首位”检测来确定故障源。

·许多情况下,故障仅需定位在“板”级,而不必做进一步的检测。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整块板更换,不仅在经济上不合算,尤其是进口设备售后服务费用昂贵,有时无现货供应,这就突显出进一步故障板的需要,即将故障定位在“元件”级上。

因此,对元件的识别和替代非常重要。

2.注意事项:

当数控机床维修中对故障中的元器件需要更换或用符合要求的同类元器件替代时,应严格注意遵守以下要求与有关事项:

·从系统中取下某块电子线路板时,应立即记录下相对应的位置和连接的电缆号,对于固定安装的线路板,还要按前后取下相应的压接部件与螺钉,并同时作记录。凡拆下的压接件与螺钉均应放入专用盒内,避免丢失。当重新装配还原时,必须将盒内的零部件全部用完,否则装配不算完整。

·电子线路板上大多刷有"阻焊膜"。当测试焊点处时要用小刀片刮开绝缘层而不许刮掉其它处的绝缘层。测量线路面的阻值时,先切断电源。每测一处均应以红、黑笔对调测一次,以阻值大的为参考值。

·不应随意切断印刷电路。有些维修人员具有一定的"家电维修"经验,习惯于切断检查、测试。而数控系统的线路板大多为双面金属孔化板或多层孔化板,印刷电路极为细密,一旦切断将会造成无法复原的严重后果。更何况有些点不是切断某一根线就能使其与整体线路脱离,而是要切断若干根线。因此在必须断线检测中,须事先弄清线路板的结构(多层板的层数)以及查清线的走向,确定切断线的数目与位置,以及测试后能否复原等因素,才能决定是否采取断线措施。

·当无充分把握确定某元器件为故障源时,不应只凭感觉而随意拆卸,以免造成更大、更严重的差错与故障。即使对已确定的故障元器件更换时,也要防止对同一焊盘的长时间加热和对故障元器件硬取。在拆卸元器件时要用吸锡器及吸锡绳。对更换新元器件的引脚要作仔细处理。焊接时不用酸性焊油。拆卸的故障元器件对故障板要作出标记,尤其对两极以上元器件应对照核实标记与位置。

·查清线路板的电源配置及种类,根据需要,采取局部供电或全部供电。应注意高压电源或板内有高压发生器时,要适当绝缘,操作时更应谨慎。

3.常用元器件的识别:

如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集成电路等的识别。如电阻器:J2-0.25-47KΩ-±0.5-α-A RV0.467.033JT分别表示型号、额定功率、标称阻值、允许偏差、温度等级、噪声电动势组别、技术标准代号或生产单位等。

4.数控系统硬件故障元器件替代与维修实例

TC500型加工中心INDRAMAT X轴交流伺服单元一供控制电压即停机。把X轴控制电压线路途径拆除,给其它轴伺服单元供控制电压,其它调节器正常且故障现象消失。拆下X轴伺服单元进行测量,直流电压+15V,在X轴伺服单元中有短路现象,+15VOV间电阻为零。检查出+15VOVPCB上有一47μ50V电容被击穿,暂时无备件,但发现它是数个退藕电容之一,拆除之,再试+15V不再短路,伺服单元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