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同行、专家、媒体记者常常慕名而来,亲临感受玉柴这位自学奇才、数控维修第一人--玉柴维修中心电气工程专家梁春威。“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梁春威一直借时如金.今年已经58岁的他,依然击缶而歌.争分夺秒地带领徒弟潜心钻研项目,将无限的光和热奉献给他所热爱的数控维修事业,奉献给与他一路同行几十载的玉柴。
自学成才,二十年磨一剑1970年,16岁的渠春威刚刚初中毕业便辞别父母,从首府南宁来到玉柴铸造车间当了一名杂工。从小喜欢无线电的他,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刊。每天晚上,梁春威挑灯夜读,如饥似渴地自学无线电技术。渐渐地,在玉柴生活区内,多了一个热情帮助职工修理家电的小青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10年的学习与实践,梁春威炼就了一身过硬的无线电技术。用人所长,厂里把他从铸造车间调到了计量室,负责电子、热工仪表的检修工作。伴随着玉柴事业的发展,梁春威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有了一个重要的起跑点。
调人计量室后,梁春威通过努力地自学和实践,掌握一定的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技术后,开始做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大胆的尝试--台晶体管测试器在他的精心设计、安装、准确的调试下诞生了。这台仪表能快速、准确地测量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穿透电流饱和压降值,给当时修理晶体管仪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一次的成功成为梁春威不断进取的催化剂,他又自己安装了一台可调稳压电源,满足了检定电源、电压表和万用表的需要。不久,又设计出当时玉柴第一台数字式油耗检定仪,使油耗测定既快速又准确。
1985年,玉柴购进了第一批计算机(苹果机)。198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厂里一台计算机坏了。当的厂里计算机维修技术是一片空白,没有人能修好。这时,有人想到了梁春威。果然,他不负众望,一来就“手到病除”。1988年,玉柴信息中心成立,他被正式调到信息中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短短两年内,梁春威以超常的毅力自学《IBM
PC/XT软硬件系统分析与应用》《IBM/XT微机系统电路原理及维修技术》《软件》《新概念英语》等大量的书籍,同时参加了“玉柴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的课程培训。
上世纪90年代初,铸造厂的进口造型线在设备、电气方面的故障率高居不下.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公司下决心要进行改进。这个重任落到了梁春威的身上那时,玉柴在PC技术上是一片空白,梁春威对PC系统更是前所来闻。但路,只有一条,唯有勇往直前。为此他阅读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技术资料,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解决了PLC控制方式、监控图形技术计算机与PC通讯技术及计算机与PC软件接口等关键问题,使改造项目获得了成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十年磨一剑,梁春威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在学校从来学过英语,但是在玉柴20年的时间里,通过自学和实践,他的英语达到了四级以上水平,翻译了无数英文图纸,破解了数控设备无数疑难杂症,成为电气工程的杰出人才,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学成才奖。
不懈追求,土专家克洋设备近年来,粱春威独立完成了一台五轴加工中心的数控系统改造,一个人从零开始开发一个控制程序和各个软件模块,难度可想而知。一般机床厂家都要经过逐年的技术积累,然后由一个团队来逐步开发一个个程序模块,他却一个人完成了。
西门子的技术人员看了这个数控系统说,我们是没有能力做这个改造的。德国厂商的技术员与梁春威交流了几个应用问题后,对梁春威在西门子84OD数控系统上的深度理解感到佩服。
在公司决定自主开发一台水泵测试台架之后.梁春威又开始了基于LABVIEW的测控技术的研究,按项目节点开发出水泵测试台架的采集及控制部分软件,使该项目最终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为了对曲轴加工线的关键设备--深度滚压与校正机床的动态压力进行监控与数据采集,梁春威采用LABVIEW测控平台加上高速采集卡开发了滚压力在线连续监控及数据采集记录的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既可以方便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随时查看在加工时间压力状态,又可以从记录数据库中查询历史的产品加工压力状态。
HELLER八轴镗专机是公司引进的高端设备,是一台采用84OD数控系统的专机,程序比较复杂,各种互锁条件复杂.一般的维修人员处理起来难度较大,花费时间较多,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当维修人员向梁春威反映了这个情况后,梁春威对HELLER八轴镗的控制流程及控制程序进行了深入分析,开发了一套电气维修诊断系统,用于查询该机床的故障,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
和爱人两地分居40年,今日才团聚梁春威一生都在追逐工业控制技术的脚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
梁春威家在南宁.爱人一直在南宁工作。他刚结婚的时候,爱人非常希望他早日调回南宁团聚。他曾向妻子许诺:等多学一些技术后就调回去。然而,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梁春威,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扑人玉柴的怀抱之后,就再也不想出来了。对于妻子的无限期盼,他总是一推再推。就这样,他和爱人两地分居生活了40年。
梁春威说:“长期分居的滋味确实不好受,但也不全是坏事。家人不在身边,少了很多生活琐事,这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上。”粱春威在玉柴的生活很简单,他没空闲看小说、电视。为了突破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除了睡觉,他其余的时间都泡在工作室里。在他的办公室里,也许叫工作室更合适一点,摆放的都是用作测试研究的可编控程控制器、数控模块等一些电气备件。
今年,梁春威的爱人已经退休,来玉林生活,她这个长达4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在玉林生活没觉得什么,反而挺自在的,但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就不同了,身边没有老伴还真不行。现在有了坚实的后盾,我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