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机床发展概况及预测
更新日期:2024-02-10  来源:本站整理

    中国台湾地区现有人口2240万,为大陆人口13亿之1/58。机床工业从业人数约2.6万,为大陆机床(金切和成形)工业从业人数26万之l/102002年台湾机床产值17.5亿美元,出口额14.4亿美元,进口额为6.6亿美元,消费额为9.8亿美元。台湾省机床出口额大,居世界第5位,在德(38.8亿)、日(34.3亿)、意(18.0亿)、瑞士(14.8亿)之后。

  一、台湾省机床工业发展概况

台湾机床工厂都是私人的,最早的是1943年建立的杨铁工厂,生产普通车床;1948年金丰机器公司建立,生产冲床和压力机等;1949年远东机械公司建立,生产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刨床、铣床等;1954年台中精机建立,生产普通车床、注塑机械等。其后在60年代建立了大立公司(先后生产铣床、加工中心)、建德公司(生产磨床)和高明公司(先后生产刨床和加工中心)。7080年代陆续建立了水进公司、胜杰公司、丽伟公司。

1982年扩大组建了机械工业研究所(从事综合性、自动化和机床等科研工作)。1993年日本FANUC公司在台湾建立NC系统生产厂。总的来说,台湾省机床工业的发展进程比大陆晚,人力和工厂数比大陆少。1974年台湾省开发出第一台数控车床,1979年开发出第一台加工中心。

台湾省机床从手动普通机床到发展精密机床,再进而发展数控机床。特别在发展数控机床上,结合本岛具体条件:人少地小、难以全面发展,讲究“实用、实效、实惠”,避开专利、仿创结合,发展比日本数控机床档次稍低、量大面广、需求量大的数控机床。

1981年起台湾当局明确机床工业作为战略性工业,并开始经济建设的4年计划。机器公会总的任务是为机床工业以至整个机械工业的发展进行谋划、组织工作。

在机床科研方面,为配合全岛机械工业的发展,加强科研工作,于1963年建立“金属工业发展中心”,1969年成立“金属工业研究所”,1977年设立“精密机床中心”,1982年扩充成立“机械工业研究所”,为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所属5大专业研究所之一,专门从事机床及机械自动化有关技术的科研开发。如对机床高速主轴的研究试验,导轨形式、运动精度的开发试验,机械手形式及可靠性的试验,以及研究开发超精密机床、高速新型机床、FMS等等。

所有的科研方向和主要项目与台湾省机械工业需要和技术发展方向紧密结合,有全局性远近整体发展计划。研究所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由企业出资,完成后直接由工厂应用(如高速主轴、导轨精度、机械手可靠性试验等)。因此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需求结合比较紧密、商品化率高。一直以来取得不少专利成果,对推动引导台湾省机床技术发展起到了点面结合、远近兼顾、实用先进相结合、突出重点的积极作用。

二、台湾省机床工业近况

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情况下,2002年美、德、日、意、瑞士机床产值、出口额均下降,而台湾产值175亿美元,比2001年的16.3亿增长7%,机床出口额14.4亿美元,比2001年的13.6亿增长6%,这表明,台湾省的机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据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统计:目前台湾省机床工业有大小工厂约l400家,计2.6万人。每厂平均约20人,大都集中在台中,合作体系比较完善。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较大生产厂约220余家,成形机床生产厂约50余家。300人以上算大企业。机床厂的一些铸锻件、板金件、部分零件等均进行外协,仅永进、杨铁和远东三家公司有铸造车间。主机厂主要集中精力于产品开发、关键件加工和机床装配、调试等。

台湾特别重视鼓励发展数控机床,数控化率逐年提高,下表可以看出台湾从2001年开始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成长情况:

台湾机床生产统计(20012005)

单位:百万新台币

项目年份

机床生产值

数控机床生产值

数控化比率%

机床成长率

数控机床成长率

2001

550

275

50.0%

-7.1%

1.90%

2002

610

350

57.4%

10.9

27.30%

2003

727

432

59.4%

19.2%

23.40%

2004

965

627

65.0%

32.7%

45.10%

2005

(估计)

1,061

721

68.0%

9.9%

15.00%

 

三、台湾机床大量出口

台湾地区早在1994在就已进入世界十大机床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并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几年,台湾机床更是发展迅速,进出口都有较大增长。从下表可以看出,从2001年~2005年,台湾机床出口比率一直维持在80%左右。

台湾机床生产、出口、进口及需求统计(20012005)

单位:百万新台币

2000年的时候,台湾机床出口额达12亿美元,为大陆地区的4倍。而中国大陆的机床企业众多,从业人口更是远远超过了台湾,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划,协调的专业分工,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品开发滞后等诸多原因,使得我们现有的国际地位与产业规模远不相称。

台湾出口工具机主要代表性国家(20022004)

四、台湾省机床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机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体现在机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与出口额大小。用户对产品是否欢迎,综合地表现在“质量、性能、品种、价格、交货期、服务”6点上,集中体现在出口额上。

台湾省2005年机床产值1061亿新台币,出口额846亿新台币,进口额491亿新台币,消费额706亿新台币。机床出口率79.7%,仅次于瑞士(86%),居世界第2。众所周知,瑞土机床以高精、优质、耐用闻名于世,而台湾省机床具有廉价实用的鲜明特色。能有如此高的出口额与出口率,亦说明其机床在世界市场上之竞争力并非一般。

2002年台湾省加工中心出口额3.59亿美元,车床2.22亿美元,钻床、铣床1.96亿美元,磨床1亿美元。机床中以加工中心的出口额为最多。以出口额计,2002年出口到大陆7.1亿美元,美国1.24亿美元(2001年时为1.87亿美元,下降34%),意大利0.48亿美元,日本O.42亿美元,马来西亚0.47亿美元,荷兰和泰国各o.4亿美元等。2002年共出口金切机床10.5亿美元,成形机床3.98亿美元,共计14.4亿美元,仅次于瑞士的14.8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时,台湾省2002年机床出口14.4亿美元,比200113.6亿增加5.5%,应该说,其竞争力是较强的。

台湾有合理的产业政策及切实解决好产品的社会性、技术性、经济性等问题所产生的巨大发展潜力。

1974年,开发出第一台NC车床,1979年开发出第一台加工中心(MC)。1977年成立“精密机床中心”,从事精密机床研究制造,并邀请海内外专家进行NC机床培训,这对精密机床、NC机床的技术提高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及时制定出了鲜明的“两高、两大、两低”技术发展政策,即努力发展“技术密集度高、技术附加值高;与产业关系大、市场潜力大;所需能源系数低、污染程度低”的产品。明确有力地引导机械、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并鼓励大力进行技术改造,使得台湾机床有了今天非凡的竞争力。

五、台湾机床工业的特点

中国台湾是世界上重要的机床生产和出口地。2005年,台湾省机床产值(估计值)为32.95亿美元,约占当年世界机床总产值的6.4%,名列世界第五。

1.外贸特点“大出大进”

台湾省机床外贸的特点是“大出大进”,其机床产值的大约80%供出口,2005年机床出口额(估计值)26.27亿美元,约占当年世界机床出口额的9.2%,名列世界第四。其出口四成以上是通过香港输往中国大陆,其次才是输往美国等地。2005年台湾省机床进口额(估计值)15.25亿美元,约占其当年机床消费额的70%,并有大约11亿美元的机床外贸顺差。

2.主攻中档数控机床

台湾省机床制造业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学习日本经验,结合本岛技术条件,主攻量大面广的中档数控机床,首先是加工中心,其次是数控车床和数控磨床等机种。在机床设计上仿创结合,避开专利,制造上力求高效优质,处处讲求“实用、实效、实惠”。其数控机床性能上略低于日本,但价格上要比同类日本机床低得多,从而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在世界机床市场上成为适销产品。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台湾省的数控机床生产发展更快,在20012005年期间,其数控机床产值增长了162%,年均增幅达到27.2%,台湾省机床产值的数控化率也从2001年的50%上升至2005年的68%

3.机床生产企业管理特点

台湾机床生产企业人数较少、规模较小,都是私人或股份制企业,但十分精干,效率高,为专业化生产,企业间互相协作,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台湾机床生产企业重视学习日本经验、避开专利、仿创结合,不断开发廉价实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讲究“实用、实效、实惠”重视市场调查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开发适销产品,快速生产,优质供应。台湾企业还重视技术改造,认真经济核算,关键部件购置世界名牌产品,一般的则自行改装,提高精度和效率。在产品设计方面,企业重视购置计算机和软件、培训人员,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效率较高;台湾省机床工业和企业除供本岛机械工业内需外,以出口为主,面向世界市场,脐身于国际竞争。

4.重点发展项目

据台湾机床发展基金会执行长王正青介绍,现阶段台湾省正在研发的机床技术项目有:(120,000v/min以上的高速主轴;(2)纳米加工技术;(3100m/min以上高速进给直线电机应用技术;(4)多轴车铣(铣车)复合加工机床;(5)高性能的臥式加工中心;(6)无液压系统的绿色产品;(7)干式切削技术;(8)人机界面;(9)远程监控与维修技术等。

六、台湾机床发展预测

台湾机床产业的强项是拥有完善的中心卫星体系使成本优化,同时厂商多属中小企业生产的弹性大,还有专业化生产可吸引外商合作。但弱项则是重要关键零组件仰赖进口,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相对不足。同时专业人才也不足,研发能力薄弱,以致主要生产中低价位产品,必须迎战陆续加入的开发中国家的产品竞争。不过,台湾机床产业也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包括在大陆开发庞大市场,尤其3C产业持续发展设备需求强大,而且国外大厂来台委托加工及合作的意愿很高。目前对台湾机床产业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南韩积极抢进亚洲市场,大陆推动的设备国产化策略,原先生产高价位机种的日德厂商也切进中价位机种,使台湾业者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根据日本野村研究所分类,全球机床市场金字塔的三个市场,最上端价格30万美元以上,主要包括德国、日本如MAKINO和瑞士如Ingersoll-Rand。中价位市场主要是日本大厂如MAZAKOKUMA等,但台湾的亚葳也生产价格在10万至30万美元之间的产品。最下层即生产价格10万美元以下产品的厂商,包括台湾各厂、美国HASSFADAL,以及韩国和西班牙的产品。

大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资料显示,2005年大陆总共进口221台龙门机,其中122台达五成以上都来自台湾,超过日本的73台,更远超过仅个位数的韩德义等国产品。而台湾机床产业之所以能在龙门机种上取得优势,除了价格是德国的1/31/4,日本的1/2,西班牙的1/1.5,在大陆市场没有对手外,最重要的是台湾有最好的零组件供应链,可满足龙门机每台都是客户定制的要求,而台湾的专业人才也是优势之一。不过由於台货精密度不及日货,已有许多精度要求高的大陆厂商改订日货,长此以往势将威胁到台湾龙门机在大陆市场的地位。TAMI认为,台厂组装五轴式龙门加工机提升加工复杂度与精度是因应之道。除精度以外,台厂龙门机生产工作台仍仅45公尺,尺寸比日货大多超过10公尺以上,技术上也需要再加强。

整体而言,Gardner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大陆,去年机床市场规模全球第一,估计达109亿美元,年成长率15%,近三年平均成长率28%,占全球市场21.8%。但大陆机床产业去年年产值估计仅50亿美元,虽然年成长率23%,但仍有近60亿美元仰赖进口,近五年进口依存度仍维持约60%。如以近三年平均成长率15%估算,大陆机床产值今年可达58亿美元,既使继续去年高速成长,年产值也仅近62亿美元。但市场需求如以近三年平均成长率的28%估算,今年大陆机床市场规模将近140亿美元。既使以去年成长率15%保守估算,市场需求仍超过125亿美元。换言之,估计今年大陆将必须进口67亿至82亿美元机床。这对大陆占总出口平均达45%的台湾机床产业而言,机会仍然看好。

台湾工研院资料显示,台湾是大陆机床第二大进口市场,仅次于日本,占大陆进口机床比重为21.9%。而大陆机床下游消费客户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汽车业,估计今年将占全大陆整体机床需求比重的42%,而大陆汽车市场在历经宏观调控及大幅降价后,2006年销售状况可望回升至650万辆,维持14%年成长率。预料将是台湾机床主要的成长动力。另外,印刷电路板(PCB)产业持续成长,工研院预测今年全球PCB产业将可成长8%,尤其亚太地区比重持续攀升,大陆预料将从2005年占全球比重22.69%,提高到23.89%。日本将从24.39%降到23.69%,亚洲其他市场将从30.19%提高到31.19%。其中台湾市场的需求相当强劲。因为去年台湾电子业下游产品如笔记型电脑、手机、液晶电视机等,以及封装用IC基板需求旺盛,带动PCB产业复苏,各大厂纷纷扩充产能设备,使PCB钻孔机与成型机订单大增。这是台湾机床成长的另一主要动力。

台证资料显示,台湾机床产业的成本结构中原物料成本占总成本85%,其中主要原物料的控制器、铸件、主轴等,约占总成本的49%。其中控制器主要掌握在日本FANUC(50%)和西门子(25%)手中。铸件虽与产业毛利率连动性高,但对机床厂商获利影响不大。因此台厂要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必须加强技术研发,包括目前进行中的先进线型机床发展计划,龙门型机床五面加工乃至五轴高速技术的发展等。

台湾目前已经有多家厂商具备相关技术,五轴加工应用趋势隐然成形。不过,由于这项技术牵涉到曲面加工精密计算,有能力开发的厂商还不多,亚葳在龙门机专业厂中研发成果最显着,乔福和协鸿也都有相关技术。其他可能性还包括发展卧式机、小型机如匠泽和大立,以及超过6公尺以上的动柱式等。

参考资料:

1.《生产财》,20035月,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整理;

2ATM20022003The Economi cHandbook of The Machine Too1 Industry》;

3.《中国台湾机床工业发展概况》,机械电子频道子站。